地点
“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 相关资源
人物库 唐朝
僧慧休隋末唐初 538 — 63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唐时僧。
瀛州人俗姓乐
年十六出家,住相州慈润寺。
曾事灵裕、明彦、志念等法师,博采众长,精通禅理。
戒行清苦。
唐太宗贞观中累征不起。
卒年九十八。
撰有《杂心玄章钞疏》。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瀛州之乐氏。
世业蚕渔。
蚤知自拔。
年十六。
沙门巡里乞食。
而感发焉。
遂违亲。
遁投勖律师出家。
灵裕法师
有重名。
方居邺下
开导。
勖命从之游。
始研华严。
至五十馀遍。
卒无所入。
渤海
听明彦法师
成实论。
无几何。
而彦化去。
乃受小论迦杂婆沙于志念法师
各数遍。
曰。
予于小乘。
岁月多矣。
今而值子。
可虚度乎。
乃为区别部类。
著杂心玄章钞疏等。
然冥府虽开空宗。
尚梗惟识之旨。
取悟无方。
师入关。
昙迁禅师
尼论师等往来。
扬摧摄论。
领略义趣。
周涉三遍。
即造章疏。
自尔大小诸藏。
统绪可寻矣。
然独律部。
未遑精阅。
复习四分于洪律师
一坐席间。
经三十馀遍。
而冈测涯涘。
顾谓其徒曰。
予于经论如彼。
于律如此。
岂非理可虚求。
事难通会乎。
律师
见其暮年尤勤至。
尝曰。
法师大德犹尔疲劳。
曰。
吾忆吾始脱尘樊。
遂获陶铸。
敢斯须离邪。
所居寺凡四翻秽。
武德间
刘黑闼叛。
率弟子二十人。
相州及天策府。
以曹公徐世绩
领兵讨诛。
又能出私积。
继餫饷。
𡨥平。
曹公为闻。
上诏贼所发地。
相州依旧外。
其馀州郡僧尼。
止留三十人。
贞观九年
诏入京师
固辞。
寿九十有八矣。
住乡里之慈润寺。
门人昙元灵范克诏其业。
元高洁慕禅悦。
林虑山
范居弘福寺
振名京邑
康健至今。
上伐辽。
亲幸其室云。
释慧休
姓乐氏
瀛州人也。
世居海滨。
以蚕渔为业。
而生知离恶深惟罪报。
常思出济无缘拔足。
或累叹通宵晨或忘餐。
近逾信宿。
虽愤气填胸。
无免斯厄。
十六遇相州沙门巡里行化谈三世之循扰述八苦之交侵。
雅会夙怀。
背世情决乃违亲背俗。
投勖律师而出家焉。
勖导以义方礼逾天属。
又闻灵裕法师震名西壤。
行解所归。
现居邺下
从学。
天机秀举惟道居心。
乃背负华严远游京邺。
一闻讲蓥动身心不略昏明幽求体性。
而章句无昧至理未融。
展转陶埏五十馀遍研讽文理转加昏漠。
试以所解遍问诸师。
皆虑涉重关返启其致。
乃悟曰。
斯固上圣之至理也。
岂下凡而抑度哉。
且搏听众师。
沐心法海耳。
乃往渤海从明彦法师听成实论。
先出章抄品藻异同。
慧满冲情解律法友。
以彦公化世受染馀流。
志念法师受学小论。
加杂婆沙各闻数遍。
穷其本支晓其固执。
解既清迥行寔贞严。
曰。
余讲小乘岁序多矣。
今乃值子谅不虚延。
即著杂心玄章抄疏。
各区别部类条贯攸归。
文教才出初寻重敬。
频当元宰讲授相续。
幽致既举慧烛天悬。
故使驰名冀都击响河渭。
抱帙横经肩排日谒。
结疑怀签踵接登堂。
皆总为书绅永开冥府。
故于立破诸教。
探隐洞明。
虽学冠空宗。
而梗情尘境。
欲通惟识之旨。
取悟无方。
师入关因便预从。
昙迁禅师及尼论师等讲扬摄论。
每举一会馀驾停轮。
词吐既新。
领拔弥悉周涉三遍即造疏章。
神会幽陈广疏听视。
自大小诸藏并统关键。
惟有律部未遑精阅。
昔以戒禁随事可用缘求。
案读即了未劳师授。
曾披一卷持犯茫然。
方悔先议更弘神府。
乃负律提瓶。
洪律师听采四分。
一经讲肆三十馀遍。
日渐其致终未极言。
顾诸学徒曰。
余听涉多矣。
至于经论一遍入神。
今游律部逾增逾闇。
岂非理可虚求事难通会乎。
而敬慎三业懔课六时。
纤尘或阻即申忏洗。
目见大小讲匠知名者多。
奉法自修实罕联类。
尝听砺公讲律。
砺曰。
法师大德。
暮年如何犹勤律部。
曰。
余忆出家之始。
从虎口中来。
即奉投戒法。
岂以老朽而可斯须离耶。
恨吾不得常闻耳。
其清慎之高。
率此例也。
又屡经寇荡荒荐相仍。
寺众僧厨亟经宿触。
故从隋末终至唐初
四度翻秽获资净供。
致使四方嘉会
有功焉。
武德年内。
刘闼贼兴。
魏相诸州并遭残戮。
忽一日警急。
官民小大弃城逃隐。
在云门闻有斯事。
乃率学士二十馀人。
东赴州了无人物。
便牢城自固。
四远道俗承休城内方来归附。
当斯时也人各藏身。
挺节存国守城引众。
可谓乱世知人者矣。
其年不久。
天策陈兵。
临贼境。
军实无委。
并出当机。
既处僧端预明利害集众告曰。
官军静乱须有逢迎。
僧食众物义当先送。
再和大众并无从者。
惧被后罚必可乘权。
独诣军门具陈来意。
于时曹公徐世绩
引劳赏悦。
仍令部从随至寺。
任付粮粒。
及平殄后。
曹公为奏具述功。
登即下敕入贼。
诸州见有僧尼。
止留三十。
州一境特宜依定以事验人。
量难准。
又荒乱之后律法不行。
并用铜盂身御俗服同诸流俗。
恐法灭于事。
躬自经营立样造坏。
依法施熏遂成好𭽽。
遍送受持。
今大行用并是功缉遗绪也。
又僧库火起。
时当中夜。
忽有人告。
走往观之。
赖始发焰。
救而获免。
退问告由了无知者。
良以道通幽显。
屡动祯祥。
贞观九年
频敕徵召令入京师
并固辞以疾无预荣问。
至今十九年中。
春秋九十有八。
见住慈润爽健如前。
四众怀蒲柳之慕犹执卷咨谋。
乃力倦而告曰。
吾学功多矣。
每有经律。
虽听二三十遍文旨乃镜。
犹恨少功。
欲兼异部。
未遑多涉耳。
今之后学则不同之。
薄知文句宗致眇然。
即预师范更无通观。
所以终夜长慨有耿于怀。
致有穷括教源莫知由序。
此法灭在人矣。
今暮年开道意在成器。
斯犹砥砺合其刃耳。
安能炉锤其朴耶。
所以引化席端直陈纲要。
而奉禁守道抑在天然。
挫拉形心逾衰逾笃。
衣服率然趣便盖体。
襆悬壁上尺绢不居。
所得外利即回讲众。
补绽衣服不劳人助。
见着麻鞋经今三十馀年。
虽有断坏缀而蹈涉。
暂有泥雨徒跣而行。
有问其故。
答云。
泥软易履。
不损信施耳。
又寒不加火热不依凉。
瓶水若冻裹之草束。
受具已来𭽽无他洗。
入夏已去不啖菜蔬。
旋绕往还执帚先扫。
存护物命宁有过之。
凡斯众行前后一揆。
余以亲展徽音。
奉兹景行。
犹恨标其大抵。
事略文繁以为轻约耳。
弟子昙元。
高洁僧也。
经论及律并曾披导。
偏重清行不妄衣食。
寺虽结净犹怀尘点。
常乞食自资。
今托静林虑宝山
志道辞世。
门人灵范。
学通慧悟少之。
敕召弘福。
时扬摄论。
今居宗树业。
振名京邑
以年学高远。
今上重之。
因事辽左亲幸其室。
叙故陈道弥会帝心。
故又续其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惟宽中唐 755 — 81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5—817 【介绍】: 唐僧。
衢州信安人
俗姓祝
年十三出家。
德宗贞元间行化于闽、越间。
说心要法三十年,弟子千余。
白居易宫赞时,亦尝以弟子礼事之。
卒谥大彻禅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生衢之信安祝氏。
祖安父皎。
皆隐德。
宽甫十三岁。
见杀以馔客。
即不忍食。
退求出家。
落鬋于僧昙
受尸罗于僧崇。
学毗尼于僧如。
始习止观。
后见大寂
及證心法。
化行闽越间。
贞元七年
作滕家道场于会稽
八年作回向道场于鄱阳
十三年
少林寺
二十一年止卫国寺。
明年天宫寺
僧问。
如何是道。
答云。
大好山。
进云。
学人问道。
师何以言好山。
答云。
汝只识好山。
且不识道。
问云。
狗子还有佛性否。
答云有。
云和尚还有么。
答云我无。
进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为甚么和尚独无。
我非众生。
既非众生。
是佛否。
不是佛。
究竟是何物。
亦不知是何物。
可见可思否。
思之不及。
议之不得。
不可思议。
元和四年
诏迎至安国寺
五年入麟德殿。
上躬问道。
其年以法复灵泉不空三藏久涸之池。
侍郎白居易
尝诣问曰。
禅无言说。
师以禅道自居。
如何说法。
曰。
无上菩提。
被于身为律。
宣于口为教。
得之于心为禅。
应用有三。
其致一也。
何于中妄起分别。
又问曰。
既无分别。
何以修心。
答曰。
心本无垢净。
毕竟何用修。
若去垢取净。
是名金屑翳。
又问曰。
若无修證。
何异凡夫。
答曰。
凡夫无明。
二乘执著。
离此二病。
是名真修。
有僧问曰。
道在何处。
答曰在目前。
进曰。
我何不见。
答曰。
汝有我故。
所以不见。
进曰我有我故即不见。
和尚见否。
答曰。
有汝有我。
展转不见。
进曰。
无汝无我。
还见否。
答曰。
无汝无我。
教阿谁见。
十二年二月晦
升座别众讫。
奄然顺化
报龄六十三。
僧腊三十九。
葬灞陵西原
谥大彻
塔号元和正真。
弟子千馀人。
得其指者。
三十九人。
入室受付嘱者。
曰义崇圆照
释惟宽
姓祝氏
衢州信安人也。
祖曰安。
考曰皎。
生十三岁。
见杀生者衋然不忍食。
退而出家求剪发于僧昙
受尸罗于僧崇。
学毗尼于僧如。
證大乘法于止观。
成最上乘于大寂道一
贞元六年始行化于闽越间。
岁馀而回心改服者百数。
七年伏猛虎于会稽
作滕家道场。
八年与山神受归戒于鄱阳
作回向道场。
十三年感非人于少林寺
二十一年作有为功德于卫国寺。
明年施无为功德于天宫寺
元和四年宪宗章武皇帝
诏于安国寺
五年问道于麟德殿。
其年复灵泉不空三藏池。
十二年二月晦
大说于传法堂讫奄然而化。
报龄六十三。
僧夏三十九。
归葬于[灞-雨+襾]陵西原
谥曰大彻禅师
塔号元和正真。
说心要法三十年。
度黑白众殆及百千万。
应病授药安可既乎。
白乐天宫赞时。
四诣法堂。
每来垂一问。
答如流。
白君以师事之。
门弟子殆千馀。
得法者三十九。
入室受遗寄者曰义崇圆照罗浮山宝修
俗姓周
资州人也。
从师于纯德寺志求玄理。
蕲州忍大师法裔决了重疑。
后爱罗浮山石室安止。
檀越为造梵宇蔚成大寺
一日告门人曰。
因缘相偪。
愀然不乐众咸莫测。
顺宗皇帝
深重佛宗。
知修之名。
诏入京与三藏击问。
并答翻译之意。
朗畅如流。
乃留居辇下三年。
终于京寺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解脱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太原台山夹川邢氏子也。
幼出家。
即业定。
初住照果寺。
后遁五台山南佛光寺
地盛华木。
每至夏始发其侧有清凉池。
皆文殊常所游息也。
尝三见于此云。
因语曰。
但自悔责。
无始过愆。
则于道可入。
遂奉行不敢违而心安静矣。
且感佛为见身说偈。
其偈曰。
诸佛寂灭甚深法。
旷劫脩行今乃得。
若能开明此法明
一切诸佛皆随喜。
遽隐去。
乃问。
何者是寂灭法。
空中有声曰。
方便智为镫。
照见心境界。
欲究真实法。
一切无所见。
居佛光中四十年。
而游从之士仅七八百。
永徽中卒。
今岩窟灵躯尚存。
而寺之故堂十馀间。
犹未颓弛。
曜公年百六岁矣。
犹能言当时事曰。
解脱上人中台东南三十里大孚灵鹫寺见文殊。
我才年十五尔。
娑婆寺普明禅师
亦欲求见文殊请法。
忽空中声曰。
汝未得定。
宜服药以冀长生。
漫不知药处。
心疑之。
空中报曰。
庵前长也。
性无毒味。
芳烈。
服之能仙。
久服之。
一日遍告朋友腾去。
僧奣禅师旧隶忻之秀容建国寺。
年八十徙居望人山俗所尊仰而从之。
以祈福者如市。
然莫窥其所造诣也。
永徽中有瞽者。
不知何许人。
能以法华一部。
度入琵琶。
手弹口诵。
音调清婉。
亦每归趣望人山。
释解脱
姓邢
台山夹川人。
七岁出家。
依投名匠。
志在出道唯在禅思。
远近访法无师不诣。
复住五台县照果寺。
五台南佛光山寺四十馀年。
今犹故堂十馀见在。
山如佛光华彩甚盛。
至夏大发昱人眼口。
其侧不远有清凉山
山下清凉即文殊师利游处之地也。
有高行沙门曜者。
百六岁。
自云。
我年五十时。
解脱上人中台东南下三十里大孚灵鹫寺
请见文殊。
行至花园北。
遇一大德。
形神慈远。
徐行东去。
解脱顶礼发愿。
我时精神欣喜不暇咨清解脱云。
已曾三度亲见文殊。
诫语云。
汝自悔责。
若切至必悟道也。
便依言自咎。
昼夜剋责心便安静。
又感诸佛见身说偈曰。
诸佛寂灭甚深法  旷劫修行今乃得 若能开明此法明  一切诸佛皆随喜 因问。
寂灭法何者是。
若为教人令解之。
诸佛即隐。
空中声曰。
方便智为灯照见心境界。
欲究真实法。
一切无所见。
遂依此法化导有缘。
在山学者来往七八百人。
四远钦风资给弘护。
四十馀年常在佛光。
永徽中卒。
今灵躯尚在。
嶷然坐定在山窟中。
五台娑婆寺南五六里。
普明禅师独静坐禅求见文殊。
意欲请法。
有神人空中告曰。
汝无神习。
止可长生龛前取药服之。
可得延寿。
怀疑不决。
后又告曰。
药名长松。
汝何不服。
此药无毒。
便依言服之。
又告同行诸僧已腾空而去。
厥处见在。
恒岳目瞩相接。
又有僧奣禅师者。
住欣州秀容建国寺。
恒于定襄来望人山南坐禅饵药。
年将八十。
道俗尊仰不知志入何法。
而兴叹者号不可思议人。
其山灵泉望迹石上见在。
祈福者众。
永徽中有人无目不知何来。
弹琵琶诵法华一部。
向望人山。
手弹口诵。
以娱此山。
亦不测其然。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待驾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姓王氏
简州金水县人
冲孺谢俗。
立行孤峻。
天宝之季。
上幸成都
以童子。
行在所
求落发。
上异之。
为得此名。
寻结庐石城山
中俄辟为寺。
始额云顶
上之入蜀也。
尝登武檐东台
见卿云佳气。
又梦。
神人姓李曰。
予自石城来。
愿为陛下扈从。
至是间侍上燕。
上从容问所居。
以对。
上悟曰。
朕固识之。
因易额慈云。
且赐神号玄孙。
以其玄元苗裔云。
竟示灭于此寺。
释待驾
俗姓王氏
金水县人也。
冲孺出家作为诡异。
其父立名待驾
天宝末也。
练行精进时号头陀。
玄宗巡幸。
果自诣府剃䰂为僧。
至是待驾得度。
其言信矣。
去县邑二十里开径芟独居山顶。
后成一寺。
此山绝多灵迹。
初名石城
明皇至剑门山。
神见形迎驾。
称姓李氏。
敕赐与玄孙之称。
后陟武担东台远望。
祥云紫气盘结空界。
问左右曰。
此何处对曰。
名城山
乃悟山神扈卫之意。
遂改云顶慈云寺也。
后卒干此寺。
福州楞伽寺释怀一
景龙中锐意于爱同寺东造精舍。
相度地形无水济用。
方拱手而去。
忽山禽击斗于地。
一异之命工穴。
深尺馀甘泉沸涌。
此后伏腊而无加耗。
寺中每有休咎。
必暂减耗。
候以知之。
风俗谓之灵泉焉。
永泰二年归寂。
弟子超悟奏乞代宗题寺额。
上首曰智恒。
次行弼。
越州刺史皇甫政为碑纪德。
襄州节度使于頔书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怀一唐 ? — 766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景龙中
力造精舍于爱同寺东。
既就功绪。
而地无水源。
众患之。
忽地有二禽。
翔舞其上者。
一遽命穴之。
深才尺馀。
泉觱沸以供伏腊。
涝不加溢。
而旱不加耗。
苟溢耗则寺之休咎系焉。
或谓之灵泉
永泰二年一示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慧坚五代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五代时禅僧
灵泉归仁,后住郢州大阳山。
天圣广灯》卷二四有传,并录其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